您的位置:首页 >超级攻略 >

【破冰者】感恩最好的时代!你有百年积淀 我有热火朝天

时间:2022-12-23 18:40:34 来源:足球天空

最近很多人在问"【破冰者】感恩最好的时代!你有百年积淀 我有热火朝天",今天足球天空小毅特地整理了关于【破冰者】感恩最好的时代!你有百年积淀 我有热火朝天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文/陈点点(ECO氪体创始人)

体育对于我而言,是伴随我成长的珍贵回忆,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份事业。而回顾这十年的学习和工作,我亲历了中国体育产业蓬勃性发展的历史阶段,也切身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国家所发生的变化。

信息路48号的日子

2009年高考结束后,迎接我的是4年在北京的大学生活。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对于从小就是体育迷的我,是满满的吸引力和关于未来的憧憬。不过在当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向亲戚、同学和父母的朋友解释你是学什么的。

“北京体育大学,哦,你是练什么的?”

“我不是练运动专项的,学的是体育管理。”

“哦,毕业以后去健身房当教练?”

类似的对话,不知道在大学4年里重现了多少遍。而从大部分人对于体育、体育产业的认知上看,就能判断出中国的体育市场,处于一个多么初级的阶段。且不说大众对于体育的认知有限,就连作为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也非常迷茫。

严格来说,当时中国的体育市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市场。尽管2008年奥运会让国人认识到了顶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价值,但回归到自己的联赛和职业体育,依然是一筹莫展。2010年,国内第一家尝试付费收视的天盛体育宣告破产,更说明了国内球迷对于体育消费意识的严重不足。

不仅如此,从2009年到2013年这4年间,男足亚洲杯无缘小组出线、世界杯预选赛止步40强,男篮亚锦赛兵败马尼拉、伦敦奥运会5战全败,让中国的职业体育走入了一段至暗时刻。竞技上的低迷加上体育消费市场的贫瘠,让我们这些准体育产业工作者“报国无门”。

临近毕业前,我们专业120名应届毕业生,选择体育相关行业工作的不到10人。银行、教师、事业单位,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这无关情怀与热爱,更多的是骨感的现实。要知道,当时五棵松场馆运营专员岗位给我们同学开的工资,只有一个月3500元。

对于我个人而言,4年的时间里我在中国网球公开赛实习,给网易体育、新浪体育撰写过稿件,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体育行业工作的特性,以及它独特的魅力。选择在体育行业继续发展,是我人生规划的一部分。而除了我之外,同届的不少哥们儿,也都做出了相似的选择,这也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世界这么大,必须去看看

2013年6月从北体大毕业后,我选择到英国留学深造。拉夫堡大学,对于任何想要学习体育管理的年轻人而言,都是一个梦想中的校园。在英国学习、工作的3年半时间,我利用一切时间,想尽所有办法,浸淫在别人发达、成熟的体育环境中,去亲历、去学习。

文化和成长环境的差异,是我在英国最大的感触。这不仅限于体育,但处处体现在体育里。一次去曼彻斯特看球,中餐馆拼桌的哥们儿如数家珍般回忆孙继海在曼城的表现,还唱起了曼城球迷为他编的歌。

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实习时,一位86岁高龄的工作人员对我说,“60年了,每年此时我都在温布尔登,如果什么时候我不在了,那我一定是去了另一个天堂。” 类似的经历,让我无比羡慕这样的体育、这样的文化、这样的生活。也让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中国孕育出令人感动、令人着迷的体育氛围。

巨大的变革出现在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改变了整个中国的体育产业市场,也改变了跟多人的人生轨迹。体育产业,头一次成为了社会热词。体育的创业公司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大集团、公司开始布局体育,资本,更是流向了全球的体育价值洼地。

一桩桩中资在体育市场的收购,让海外的体育从业者开始关注中国市场。也因为这样的契机,我在伦敦一家体育营销公司找到了工作,负责两支英超球队的社交媒体运营和赛场LED广告销售。当时,所有人都希望能在这个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里分一杯羹。

体育市场略显激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中外体育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2016年9月,英国天空体育开始对中超联赛进行转播,在异乡看到全球最好的体育电视台转播中超,莫名有些感动。开始对外输出我们的体育赛事、文化,是我们的体育开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虽然英国的体育市场是成熟的、发达的,但这3年半的时间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市场的反输出。从更大的维度看,互联网、新媒体方面,中国的发展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创新的思维和发展模式,其实也是其它市场学习的典范。

但不得不说,体育领域在英国是相对故步自封的一个市场。传承百年的积淀和做事方式,让他们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墨守成规,这与国内热火朝天的体育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我的两个大学同学郭阳和骆达分别在美国和国内攻读体育管理硕士,中英美三地8个小时时差的3个人,开始创立运营一个关注体育产业的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创业艰辛,但很幸福

没有任何新媒体运营经验的三个人,从2015年初开始,误打误撞地做起了体育产业生态圈这个微信账号。坚持日更,原创和及时的热点追踪,为生态圈创造了最初阶段的粉丝积累和影响力。而在当时,恰逢体育行业天天有大事,微信公众号成为国人的主要阅读平台,也无形中促进了生态圈的成长。

同样是从事体育工作,英国朝九晚五地上班和每天都有新鲜事研究的体育产业生态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这样的反差,让我坚定了回国投入体育创业的决心。做一个比肩Sports Business Journal、Sport Business International的优质体育商业媒体,是我们三个人的理想。

2016年底,回到国内的我正式投入到创业工作中。对比2013年出国时,国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便捷的移动支付,手机里琳琅满目的生活、出行、学习APP,让我觉得与社会出现了小小的脱节。而生活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在体育产业获得了第一笔融资之后,整个体育产业的泡沫却开始破裂。

从乐视体育的土崩瓦解开始,我们发现尽管有政策的鼓励,有资本的助力,但中国体育市场仍然缺少足够体量的消费群体。无论是版权、赛事还是青训、互联网+,前几年一批风风火火的体育创业公司,都在把钱烧光后陆续关张大吉。而作为一家依附于整个行业发展增量的媒体平台而言,我们在创业第一年里,就开始面对残酷骨感的现实。

随之而来的,是求生的本能。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中活下来,我们希望为中国的体育创造出价值,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价值,能够转变成公司银行账户里的收入。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体育产业的热度不如3年前,但更为理性的市场无形中过滤出了一批更为优质的体育公司和人才、团队。不谦虚地说,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如今,体育产业生态圈这个微信公众号,已经成长为了名为ECO氪体的体育行业媒体服务机构,提供包括媒体、营销、活动执行、人才招聘培训等垂直于体育市场的服务和产品。理性地看,虽然体育产业的泡沫出现了破裂,但中国社会、家庭、人群的生活水平仍在稳步提升,对于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也在稳步增加,这一市场在未来,必然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在整个行业里踏踏实实做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希望下一个十年,体育行业人能够迎来真正的春天。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始终坚信着,产业的前途茫茫,却充满着光明。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