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攻防动态 >

在盛宴最后的结尾 讲讲世界杯的“革命之路”

时间:2022-11-13 14:30:31 来源:白鹿巷之子

今天,足球天空小毅给大家分享白鹿巷之子带来的《在盛宴最后的结尾 讲讲世界杯的“革命之路”》。

世界杯高潮已过,却没见到我的踪影。我去干什么了呢?

三四名决赛,我在圣彼得堡。

芬兰湾的海水清澈见底,却比想象中的要深。站在涅瓦河的入海口,让人不禁联想到过去的那些时代,彼得大帝以降的历任沙皇都用尽毕生力气为俄罗斯寻求一个出海口。最终,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人第一次呼吸到海风的地方,而圣彼得堡竞技场就在海边的小岛上。

在小岛上感受着俄罗斯人几百年里的呼吸节律,你会不禁感觉自己渐渐融入到了这片土地上。圣彼得堡实在是个太有西洋韵味的城市,洋楼之间河网密布,闲适的人们在咖啡厅中三两而坐,街道上并没有太过浓重的世界杯气息,但却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感。从焚膏继晷的忙碌中抽身出来,走到这样一片欢乐和平静中,你会觉得自己似乎身处不真实的另一个世界。

圣彼得堡竞技场的三四名决赛并不好看。英格兰人直到第60分钟才开始发动真正的反击,认真地就像是在踢世界杯决赛。可前60分钟他们的表现又证明了自己完全打不了决赛;比利时的球员们娴熟的传接球让英格兰无计可施,他们配得上这个史诗般的结尾。

不过看台上的球迷们却并不管这些。全场观众开场就做了六次人浪,高唱着一切可以炒热气氛的歌曲;我所在的看台既有英格兰球迷从头歌唱到尾,又有巴西球迷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为比利时加油。半场结束,我叫住了一个意大利球迷,他拿着一面旗子,正在拍照。

“您是桑普的球迷吗?”

“是,你怎么知道的?”

“看您手上的这面旗子……”

“啊,确实有点像。这是撒丁岛的区旗,里面的水手和桑普队徽很像。”

“哦我明白了!撒丁岛加油!”

像这样的搭讪和合影成了看台上的主旋律。两个年轻的巴西小伙子冲着一位担任现场安保的姑娘又唱又跳,搞得她害羞又好笑;几个西班牙人和一个秘鲁女球迷聊着,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比赛结束,走出体育场的我想来个恶作剧,对着一位英格兰球迷高唱“Football is coming home”。

“不是今天。”他一脸沮丧地说。可还没等我安慰他,他又露出笑容,说“相信四年以后就会实现了”。

不过,除去球迷们组成的这个大party之外,我还感受到了别的东西。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一种类似“革命”的秩序动荡真的在发生。

由于紧张的行程安排,世界杯决赛我是在飞机上用wifi看完的。在姆巴佩打进锁定胜局的进球后,一群从圣彼得堡归来的球迷都沉默了,有人说了一句“真TM有天赋”。的确,法国队的夺冠证明了天赋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务实足球的重新回归。感性淡去、理性复兴,这说明足球本就在变化的前夜。

而我在圣彼得堡前方却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不同于国内铺天盖地的感性报道、那些球星成名背后的故事,世界杯前方的媒体报道中不存在任何这类叙事;除了网上偶尔出现的东西,前方的声音里并没有太多关于背景的挖掘和对人的描述。内马尔的话题在国内外互联网上吵翻了天,三四名场内的球迷们却依然在高高兴兴与打扮成内马尔模样的球迷合影;法国的打法被很多人非议,在场内的法国球迷却能为英格兰球迷大方的加油。

一种感觉在升腾:我们在报道中看到的世界杯,和亲身能够体验到的世界杯其实有些距离。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创作就会有虚构,虚构就会让人远离本真的状态;每一篇报道也都是一次概括,概括就会有省略,省略就会让我们丧失观察得来的新鲜信息。

但毫无疑问,定义“球迷”这个词汇的依然是去现场的球迷本身。或许这意味着四年后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候,那些感性的东西都将远去,更让人沉浸的、更容易身临其境的报道会受到更多的赞赏。到那个时候,文学和情怀、政治和诗,以及这33天中这个小小公众号里写过的一切文章,亲爱的读者,你是否还会记得?

就让我在盛宴的结尾祈祷,祈祷自己能拥有一双直击现场的千里眼,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起用更身临其境的方式看足球,看那些凡人世界中诞生的奇迹。

好了,关于在盛宴最后的结尾 讲讲世界杯的“革命之路”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