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攻防动态 >

【深度】中韩青训差距:扎根校园足球+不追逐利益=对手成功之道

时间:2022-12-17 17:16:20 来源:足球天空

最近很多人在问"【深度】中韩青训差距:扎根校园足球+不追逐利益=对手成功之道",今天足球天空小毅特地整理了关于【深度】中韩青训差距:扎根校园足球+不追逐利益=对手成功之道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1-4惨败韩国国青,中国国青队遭遇了职业化以来最惨痛的出局。实际上,在亚青赛的舞台上,韩国国青队历年来一直是中国国青队的噩梦,两队三次在决赛碰面,全部以韩国国青夺冠而告终,在国少、国奥等青少年足球的碰撞中,恐韩也一直是不断延续的名词。

毫无疑问,成绩的巨大差距就是中韩两国足球青训差距的直接体现,我们深度研究一下韩国青训十几年来的发展,更能发现这种差距的鸿沟所在。

中韩青少年对比:国青国少差距越来越大

中韩青少年足球的成绩对比,亚少赛、亚青赛、奥运会预选赛等正赛的碰撞是最好的成绩体现。首先来看U16年龄组的亚少赛,中国与韩国国少队都参加了14届比赛,韩国国少胜率更高、场均进球更多、场均丢球略少,不过总得来看,中国国少落后的差距并不大。

中国国少也曾经在亚少赛多次夺冠,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02年的王永珀、姜宁、毛剑卿一代曾经夺得过季军,04年的杨旭、王大雷、于大宝一代在决赛中战胜朝鲜夺得冠军,这两届短暂爆发的球员们至今仍是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不过此后,国少队的成绩一路下滑。

韩国国少在亚少赛的成绩也不稳定,但他们每次下滑之后总能快速反弹,这是与中国国少最大的区别。国青队的差距则开始拉大。自从94年以来,中国国青与韩国国青在亚青赛多次交手只有2000年的曲波一代获得过1次胜利,2014年有过一次战平,两次没有输球都让韩国国青小组出局。剩下5次交手,中国国青全部输球,韩国4次最终夺冠,成为亚青赛夺冠次数最多的王者。

而在国奥层面,中国国奥则完败,92到04年,4次冲击奥运会决赛,中国国奥几次面对着打平韩国就能出线的命运却连续输球,08年以东道主身份参加奥运会之后,最近两次冲击都是惨败,明年年初U23亚洲杯上,中国国奥与韩国分在同一小组,出线难度极大。

反观韩国国奥,不光每次踩着中国国奥闯入奥运会,在奥运会的成绩越来越好,从最初三战0胜出局到12年已经晋级4强,最近几届小组出线概率极大,这种差距实在让人感慨。

韩国青训深度揭秘:扎根校园足球 深度变革引发进步

每次中国足球失利都会传出学日韩的呼声,然而究竟学什么,众说纷纭。在青训体系的建设上,中国足球目前最为复杂,统计当下正在集训的国足、国奥、国青可以发现,不同球员的青少年道路分别来自职业梯队、校园足球或者全运+体校模式,三种模式互相独立又互有交集,缺少统一的规则和调配,引发了很多混乱的纷争。

而在日本,校园足球+职业梯队两大体系并行是青训的立足根本;韩国则更加专一,很长时间里职业球队根本没有梯队,青少年足球全部深耕在校园足球里。

韩国的青少年足球从小学开始建立足球联盟,到初中、高中、大学一步一步过渡。以2018年为例,小学、初中+高中联盟一共有750支球队参加比赛,大学足球联盟有83支球队,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的底端和中端,向职业和业余的42家俱乐部源源不断地输送球员。

假设所有这些球队每队拥有40名正式球员,那韩国足球的注册人数总共也只有35000人[(750+83+42)*40],实际数字更高一些,这是某些网友发出感慨的所在,为何搜索很多数据发现韩国足球注册人数只有几万人,人数并不多,青训质量却如此之好?其实,关于韩国足球人口的统计根据统计标准不同,能查到从几万到几十万的不同数据,数据只是一方面,关键是青训的质量。

以韩国小学足球为例,各种不同级别的全国性比赛每年就有很多个,包括韩国足协举办的足球联赛、联盟战等,也包括专门为向海外派遣的常备军选拔的“花郎大旗”杯,同时,还有非常多的地区性、校园内的比赛,很多高中学校的校队一年要踢18项比赛。因此,从小学开始,韩国的足球少年们很多已经开始确定走职业化的道路,每年拥有更多的比赛场次和比赛经验,能在真刀真枪的较量中不断进步。

同时,韩国对青少年足球的体系变革始终存在。比如不同层级的学校联盟已经持续运行了四十余年,曾经小学足球都是赛会制的比赛,参赛球队偏少,压力比较沉重,从2009年之后,小学、初中等比赛逐步改成了主客场周末联赛制度,参加的球队数量大大增加。比如,从2018年起,韩国的小学和初中联赛取消了王中王战(即32强淘汰赛),更多的让孩子们享受足球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胜负结果。

而在大学足球里,2008年开始的新联赛体系,最初只有1个圈域的10支球队参加,3年之后已经扩充到6个圈域的67支球队,而最近几年始终固定在80支球队以上,每年的圈域、分组和晋级规则不断做出细节调整。

所有这些调整真正从足球出发、从青少年的培养出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韩国每年上千名大学足球新秀可以供给职业俱乐部挑选,这些球员绝非璞玉,而是已经具备职业能力的真正球员,这与中国足球强力推行U23政策确保年轻人的出场机会形成鲜明对比。

在2017-18年韩国足协遭遇一些风波之后,18年9-11月,韩国足协专门召开了三次名为“国民提意见来帮助韩国足球发展”的座谈会,也在社交平台开辟了专门的板块让民众参与留言提意见。2019年4月8日,韩国足协进行报告会,对前面三次座谈会和网上意见进行总结交流。

这次交流涉及了“青少年培养系统的强化”、“裁判、教练的培养”、“业余联赛系统建立”、“基础设施改扩建”、“足球产业与文化”等10大课题,聘请了前德国足协专家迈克尔·穆勒担任韩国足协技术发展委员长一职,准备彻底重建韩国各级国字号的选拔机制。所有这些归化和改变都是立足于长期发展的策略,而且都能坚决彻底的贯彻和执行,这才是韩国青训的奥秘所在。

不追逐利益+重视海外合作 双管齐下提升球员综合素质

在韩国发布的2015体育产业白皮书中,韩国的体育产业规模只有43万亿韩元,远不及中日体育。这是韩国人自己做的体育产业白皮书,数据应该更加可信。

这份白皮书中还透露,足球在韩国体育的占比远不及棒球,规模相差甚远。其实我们也有感知,最近几年在亚冠级别球队的投入方面,中超球队的投入远超韩国球队几倍甚至十几倍,整体联赛的投入差距更大。

作为一个投入和规模相对不大的体育产业,韩国足球在青少年培养中始终坚持着不以追逐利益为目的,比如之所以死守校园足球,是因为他们希望球员从小不光会踢球,还能重视学习和文化的积累,因此,职业联赛的俱乐部并非没有梯队,而是以在中小学各级别业余联赛中资助球队的方式来建设梯队,小球员的文化学习因此得到保障。

同时,韩国足协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与欧洲足球合作,2002年由于韩日世界杯上的拙劣表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足协基本终止了跟韩国足协合作的计划,但韩国足协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反而以此为契机改造培训体系,加强与英格兰、荷兰、法国和德国的合作,2006年德国足协提供了6个可以去汉堡青训的名额,韩国足协提供的人选里就有现在大名鼎鼎的孙兴慜。

而2014年,韩国足协正式推出了“Golden Age”的青少年人才培养机制,李康仁等2000之后出生的天才少年都得益于这个新的机制。

所以,中国足球学韩国应该学什么?任何机制都有利有弊,都不见得一定会马上见效,关键是要长期执行和强力执行,再好的机制,三年一变两年一变,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这就是韩国青训给中国足球的最大启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