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足球情报 >

【特评】金牌已非唯一追求 奥运让中国体育回归本色

时间:2022-08-06 17:44:00 来源:体坛加

今天,足球天空小毅给大家分享体坛加带来的《【特评】金牌已非唯一追求 奥运让中国体育回归本色》。

t体坛+特约记者彭延媛述评

t某日,一位不太关心体育的朋友问笔者:

t“国内现在这么多马拉松比赛,靠什么运行和维持呢?”

t“那方法可多了!第一样,收报名费啊!”

t“啥!有人愿意交钱去买罪受!?”

t“……咱能换个词吗?这叫体育消费!”

t这不是小剧场,这是真事儿!

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十周年纪念之际,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吉祥物全球征集也正式启动了!如果你还能清晰的记得5个福娃“北京欢迎你”的模样,现在,就可以开始畅想未来冬奥会的吉祥物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萌萌哒”。从夏奥会到冬奥会,时间仿佛就是一条河流,折射出中国社会在体育领域里的巨大变化。

t对一个社会来说,体育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聚焦在最代表竞技体育成就的标志物——奥运金牌。不过,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体育在中国社会里越来越回到它原本的位置:一种潜力无限的产业模式以及一种值得终生保持的生活方式;金牌仍然很重要,但在人们的心中,它慢慢变成前两者提升的既定结果,而不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就竞技体育的成绩来说,北京之后、过去10年的两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走的是下降曲线。不过,在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这两条道路上,这条曲线则是一路上升!否则,哪里会有“花钱买罪受”的体育消费的生活方式、哪里又会有当今中国“好像每个城市都有一个马拉松赛”的荣景呢?而成功申办冬奥会,也是基于冰雪产业的发展,基于“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确实具有扎实的社会需求。

t上述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基本条件;但从夏奥会的举办到冬奥会的申办,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在全民参与的这个过程里,中国社会和人民深入了解奥运会和体育能为整个社会、能为自己带来何种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那绝对不是“金牌”可以完全囊括的!

t回到中国的竞技体育。北京夏奥会的金牌榜第一,圆了中国人的奥运梦想。但是,夏奥会到冬奥会的10年间,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也对竞技体育提出了更大、更严肃的挑战!

t10周年的前一天,羽坛天王林丹发了一条微博以示纪念。年近35岁的超级丹感叹,当年在北京夺冠的中国选手,似乎只剩他一人还在征战体坛。网友们则长吁短叹当年的林丹打球有多么的 “路子野”……

t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北京夏奥会为中国体坛培养的一代巨星,10年后几乎全都退役或者淡出。10年间,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从单一也逐渐走向多元。所谓中国体育“六大梦之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震荡甚至衰落。而中国社会对体育明星的要求产生了巨大改变,成绩和形象,都不可或缺!还有社交媒体的出现,让运动员无法继续生活在人为塑造的“真空”里,而是必须更直接的面对公众的赞美或责难;他们或许不再在乎输赢,却会把对这个世界合理或不合理的各种想象投射到那些刚刚开始体会复杂人生的年轻人身上……最起码,在林丹夺取北京夏奥会冠军的年代,运动员和网友互怼的情节不可能出现!

t流逝的时间如同河流。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中国社会和中国体育的变化也如同那条河流……

好了,关于【特评】金牌已非唯一追求 奥运让中国体育回归本色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